第8期 宝胜古寺
宝胜古寺位于大沙镇安平安一村。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(1102-1106),该寺原名“化师台”(道场)。元至元二十七年(1290)就台建寺,元贞元年(1295)落成,取名宝胜寺。清代重修,改名宝胜古寺。雍正、乾隆、同治、咸丰三年、光绪元年均有重修。坐东北向西南。广三路,总面阔39米,中路面阔13.2米,进深三进40.3米,建筑占地面积1571平方米,是四会古建筑,四会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宝胜古寺
该建筑硬山顶,人字封火山墙,青砖墙,花岗岩墙脚,门额阳刻“宝胜古寺”大字。檐板、梁架、雀替、柁橔等木构件雕刻精美的人物、花鸟图案,工艺精湛。墙楣有壁画,栩栩如生。门前置一对石狮子。大殿供奉梁公佛。内存碑刻15通和咸丰三年(1853)重修的石楹联等。其中《元代落成碑》是四会现存最早的碑记。该寺是四会规模较大、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,对研究四会的宗教信仰文化和宗教建筑艺术有较高的价值。
正殿
门额阳刻“宝胜古寺”
门前石狮
梁架
檐板
廊柱
门廊
人物壁画
瓦当
碑刻
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
梁公,名慈能,四会大沙人,北宋元符元年(1098)五月二十六日出生。相传年少时听闻阮公修道成佛,前往参谒,后梦中得阮公佛点化成佛。南宋理宗家熙二年(1238),敇封“正大应救化师菩萨”;明敇封“高平得道化师菩萨”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ihui.cc/news/11520.html